629 字
3 分钟
知识共享协议
这些协议由 “署名(BY)” “非商业性(NC)” “禁止演绎(ND)” “相同方式共享(SA)” 4种条件组合而成:
1. CC BY(署名许可协议)
- 特点:最宽松的协议,允许他人自由复制、传播、改编、商用,但必须署名原作者。
- 适用场景:希望作品最大范围传播(如学术论文、开源内容)。
2. CC BY-SA(署名-相同方式共享协议)
- 特点:允许他人商用、改编,但衍生作品必须采用相同的CC BY-SA协议(类似“ copyleft”开源逻辑)。
- 适用场景:维基百科、开源项目(确保衍生内容仍开放共享)。
3. CC BY-NC(署名-非商业使用协议)
- 特点:允许他人非商业性复制、传播、改编,但必须署名,且禁止商业用途。
- 适用场景:学术研究、个人创作(防止作品被商业机构牟利)。
4. CC BY-ND(署名-禁止演绎协议)
- 特点:允许他人商用、复制、传播,但禁止改编作品,且必须署名。
- 适用场景:摄影作品、新闻报道(保护原作完整性)。
5. CC BY-NC-SA(署名-非商业性-相同方式共享协议)
- 特点:允许他人非商业性改编,但衍生作品必须采用相同的非商业性共享协议,且需署名。
- 适用场景:非商业创意作品(如独立音乐、插画),希望衍生内容保持非商业属性。
6. CC BY-NC-ND(署名-非商业性-禁止演绎协议)
- 特点:限制最严格,仅允许他人非商业性复制、传播,禁止改编,且必须署名。
- 适用场景:个人日记、纪实摄影(完全保护作品原貌和非商业属性)。
二、2种特殊形式
除了上述6种协议,还有两种特殊的“无版权限制”形式:
1. CC0(公有领域奉献协议)
- 特点:作者完全放弃作品的版权,作品直接进入公有领域,他人可无限制使用(包括商用、改编,无需署名)。
- 适用场景:科学数据、开源素材(如维基共享资源的图片)。
2. 公共领域标识(Public Domain Mark)
- 特点:用于标记已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(如版权过期的古籍、艺术品),他人可自由使用。
这些协议覆盖了从“完全开放”到“严格限制”的不同需求,创作者可根据作品属性和传播意图选择合适的协议。
加载评论中... 点击此处刷新页面